天天资讯:以“真秦之声”见证薪火相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标题:以“真秦之声”见证薪火相传
王思蕊
为了纪念秦筝陕西流派领军人、秦筝教育家、演奏家周延甲为古筝艺术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近日,由国家图书馆与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秦筝归秦——秦筝陕西流派领军人周延甲先生纪念音乐会”,在国家图书馆音乐厅举办。
本次音乐会选取了周延甲的部分代表作品:如《秦桑曲》《百花引》《道情》《新翻罗江怨》等创作曲目;《绣金匾》、《凄凉曲》等编曲作品,以及其他作曲家创作的《宫苑思春》《独凭阑》《秦土情》等共12首作品,以独奏、合奏、协奏、古筝与弦乐四重奏等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周延甲在秦筝艺术领域的杰出成就。
周延甲对古筝艺术的突出贡献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初。通过对古筝源流的深入研究,他发现筝作为华夏民族重要传统乐器之一,其源头在秦地,兴于盛唐,史称“秦筝”。然而上世纪初,秦筝在秦地不仅不被世人知晓,且已日渐凋敝。有感于此,周延甲开创性提出了“秦筝归秦”的重要观点,推动了具有2000多年历史之秦筝的再度复兴,使秦筝艺术大放异彩。
数十年间,周延甲投身秦筝的理论研究、筝乐编创及教学事业。他笔耕不辍,致力于秦筝学术研究,为古筝的历史文化溯源做出了重大理论贡献。他故地采风,为秦筝艺术谱曲,创作了大量的经典秦筝作品。其中,创作于1979年的《秦桑曲》成为秦筝陕西流派的代表作之一,以陕西地方的碗碗腔音乐作为素材,表现出思念亲人、渴望团聚的迫切心情,蜚声中外。
为将“秦筝归秦”这一事业传承下去,周延甲以筝为家,言传身教,孜孜不倦培养出一大批秦筝演奏家、教育家。其一家三代传承秦筝艺术,更在音乐界传为佳话。此次音乐会中,周延甲的子女——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周望、浙江音乐学院教授周展,与两位第三代传人同场演出。他们拨动琴弦,尽情挥洒,向观众展现了秦筝艺术的薪火相传。
“周延甲先生一生心系秦筝的发展与传承,坚守初心,白首不渝,不仅使失传已久的秦筝重新回到秦地,展现出秦地文化强大的生命力,而且让秦筝走向中国大地、走向世界乐坛,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古筝人求索艺术的真知。”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沈诚说。
本次音乐会是对秦筝艺术的总结和展望,也是对周延甲不懈奋斗、严谨治学、永求创新精神的缅怀和继承。现场反响热烈,观众黄女士表示,筝乐的演奏技法之妙、表达情感之深,使其深受震撼,周延甲先生倾其毕生复兴秦筝的精神更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