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播:千面人生


(资料图)

李欣哲

一次出远门,舟车劳顿之后,身体疲乏、精神郁郁,尤其腹内寒凉不适,虽然当地有诸多出名美食,却觉得无力消化,于是坐进一家面馆,叫了一碗热汤面。

白色粗瓷的大碗,碗中汤色微白,半清的汤中半浮半沉着手擀的面,面上盖着肉末和青菜。看似平平无奇,夹一筷子入口时,面食的香气热气扑鼻,鼻腔和味蕾忽然间焕发了精神。面条裹着鲜香的汤汁,极顺滑地进入胃内,只要两三口,本因远行而晕车不适的肠胃活跃舒展起来。

面的种类是多样的,出生在北方,东北有种特色冷面,发源于东北的朝鲜族,荞麦做的面条,极其韧且有嚼劲,配料除黄瓜丝、西红柿片、牛肉片外,还放泡菜、苹果片,汤汁也是酸甜味,用金属大碗装着,放入几粒冰块,炎炎夏日来一碗,胃口大开,通身凉爽舒畅。

在四川读本科,四川也有很多面,甜水面、燃面、鸡丝凉面……四川面条多放红油、花椒面,麻辣味居多,据说这是因为其地处内陆山间,气候潮湿,因此多食香辛料祛湿气。英籍邓洛普在《鱼翅与花椒》中写担担面:“在成都灰蒙蒙的潮湿天,这样一碗面简直救命。”口味清淡的人,初到蜀地,尚不习惯红油入面的刺激,待久之后,身体自然接受甚至渴望着一碗辛香的川味面了。

在香港念研究生,香港饮食讲究原汁原味,尽量发挥食物本身的魅力。香港竹昇面以人力压竹竿敲打,虽纤细却格外劲道弹牙,即便不加任何菜码浇头,素面上桌,仅仅滴几滴麻油,就已非常美味。还有车仔面,配料丰富,有牛肉丸、猪皮、鱼蛋、猪红、萝卜等,瑞士汁或清汤为主基调,一碗下去十分饱足。车仔面原本是平民小吃,流动摊贩推车售卖,故名“车仔”,如今它也登堂入室,成为多样味道的一种选择。

工作在北京,北京炸酱面闻名全国,北方各地也都十分流行。炸酱面的灵魂是肉沫葱姜甜面酱制成的炸酱,其色酱红浓郁,味道咸甜荤香。面煮好后,冬天直接从锅内挑出(谓之“锅挑儿”),夏天则过凉水沥尽,再码上黄瓜、香椿、豆芽、萝卜丝等菜,浇上油亮喷香的炸酱,一碗面色、香、味俱全。傍晚胡同儿,坐在门口长凳,手捧炸酱面边吃边侃,是属于老北京有声有色的市井文化。

中国地大物博,方土异同,一个地方怕是就有十几种面食,而且都是美味。一碗面条,饱含着各地人民的烹饪智慧,也蕴藏着地方特有的文化和饮食习惯。

我时常想,中国人一生怕是要吃数千碗面,早餐、午餐、晚餐,平日、节日、生日,面都与人们相伴。人们希望自己的一生就如同碗中的面条,长且平顺,滋味丰富。

面条在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无论身在何方,中国人的记忆都通过这一根根面条与故乡紧紧相连。烙在心底的是割切不绝的家乡情怀,穿入血肉的是积厚流光的文化脉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