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场直播:莫让“钱途”毁“前途”
秀场直播:莫让“钱途”毁“前途”
【影视锐评】
随着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直播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在带货直播、游戏直播、秀场直播等门类当中,多以面容姣好的年轻女性主播在直播间与观众聊天互动,偶尔穿插唱歌、跳舞等才艺展示的秀场直播饱受各界的关注和争议。
秀场直播的主播及其团队费尽心思花样翻新,以期获得流量与关注。从传媒生态的角度讲,秀场直播丰富了社交媒体时代的传播样式;从传媒内容的角度讲,秀场直播提供了新鲜的、传统媒体很难呈现的内容;从传媒受众的角度讲,秀场直播丰富了普罗大众的文化和娱乐生活。然而,在浮躁心态影响下,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部分主播、机构与平台在秀场直播中宣扬拜金主义、美化暴力、性暗示、软色情、炫富、攀比、卖惨、谩骂等低俗、庸俗与媚俗内容,来哗众取宠,吸引眼球,赚取流量,收割粉丝,获取暴利。凡此种种乱象,污染了网络生态,败坏了社会风气,扰乱了受众身心健康,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有部分从业者走歪门邪道,营造虚假人气、虚假带货量、虚假流量,甚至以违规变现、偷税漏税、营销诈骗等方式牟取不义之财。今年“3·15”晚会的《女主播背后的秘密》节目,曝光某公司招聘多名男性直播运营冒充美女主播,在微信上与粉丝互动,用各种话术诱导粉丝多刷礼物打赏。如此操作引发观众哗然,让大家看到了某些华丽的秀场直播背后不堪甚至不法的行为。类似情况还有很多,这些从业者利用人性的弱点,抓住粉丝,甚至是未成年粉丝缺乏生活阅历、渴望被爱等心理诉求,诱导他们激情打赏、高额打赏。因打赏而引发家庭矛盾,造成妻离子散、人财两空,孩子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频频高额打赏,还有挪用巨额公款打赏……由打赏引发的各种闹剧见诸社会新闻版块。秀场直播乱象还对社会审美产生深远影响。部分主播以丑为美,将某些审丑行为正常化、合理化,在某种意义上助长了畸形审美风潮。这些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值得肯定的是,有关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秀场直播所引发的问题,展开整顿治理。2020年1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专门印发《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网络秀场直播平台对网络主播和“打赏”用户实行实名制管理,要通过实名验证、人脸识别、人工审核等措施,确保实名制要求落到实处,封禁未成年用户的打赏功能。近日,国家网信办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10个方面重点任务公布,包括全面清理“色、丑、怪、假、俗、赌”等各类违法违规直播和短视频;从严整治激情打赏、高额打赏、诱导打赏、未成年人打赏等行为;坚决遏制借未成年人牟利,通过直播、短视频打造“网红儿童”等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现象,等等。国家网信办、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播营利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着力构建跨部门协同监管长效机制,加强网络直播营利行为规范性引导,鼓励支持网络直播依法合规经营,促进网络直播行业发展中规范,规范中发展。
当然,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法规是从外部对行业进行监督管理,秀场直播要想从根本上发生改变,以有品位、有意义、有深度的面貌实现可持续发展,则离不开主播、运营机构、直播平台、行业组织的共同努力。首先,主播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功底、审美品位、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以高超才艺和人格魅力吸引粉丝,以独具特色而不低俗的品位涵养粉丝,以富含精神营养的艺术表演感染粉丝。运营机构则应该做到守法合规,在挑选主播、确定直播内容时,要摒弃颜值至上、流量至上的错误理念,培养有艺术品位的主播,引导他们向粉丝提供有思想内涵的优质内容。直播平台则要恪守规范,严格审核,对所谓流量担当的主播不能睁只眼闭只眼,放松监管。而对于具有思想内涵的内容则应大力推广、适当引流。还有行业组织,要制订自律公约,对主播、运营机构和直播平台提出细化要求,对不遵守公约者要有约束引导。所有从业者都应沉下心来,放眼长远,站位高远,不为眼前经济利益的“钱途”,牺牲长久社会效益的“前途”。概而言之,秀场直播的健康繁荣和长远发展,需要各方参与,共同努力。唯有如此,未来升级版秀场直播,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粉丝的真爱和社会各界的赞许。
(作者:任孟山,中国传媒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