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上云” 服务“在线”——上海用优秀文艺作品温暖人心

上海用优秀文艺作品温暖人心(主题)

光明日报上海3月20日电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一个人居家办公,没有找到合适的BGM是不完整的。”3月17日傍晚,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在公众号上发布了一条帖子,随后奉上“2021年度聆听甄选集”线上专辑,邀市民走进“云音乐厅”。

大提琴陈亦柏、钢琴史博阳带来圣-桑《动物狂欢节——天鹅》,古筝赵墨佳、琵琶施文卿带来《春江花月夜》、张梦作曲并以笙演奏《商颂》古歌……线上专辑的内容来自在上海音乐厅大厅舞台演绎的国内外经典音乐之作,由多位国内优秀青年音乐家呈现,曲目涵盖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爵士乐等。

今年3月以来,受疫情影响,上海的线下大型展会、文艺演出都按下“暂停键”,不少市民开启居家隔离生活。为了丰富特殊时期的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在上海市委宣传部统筹指导下,沪上各文化文艺单位“艺起前行”,加大线上优质文艺内容供给,推出云演出、云展览、云美育等系列活动,让这个疫情之下的春天依然充满文艺范儿。

将经典搬到线上,与观众分享

“看话剧去安福路”,是申城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疫情让位于安福路的上海话剧中心大幕暂歇。从3月12日起,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推出云端剧场,从《商鞅》《万尼亚舅舅》,到《红与黑》《那年那时那座城》《浮士德》,一部部经典作品排过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还联手东方明珠新媒体将经典话剧搬上大屏,打造“云上安福路”。

3月16日晚,话剧《商鞅》在多个平台上线,成了话剧迷的节日。创排于1996年的《商鞅》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压箱底”剧目,自诞生以来久演不衰,获奖无数。“在大屏重温经典,又一次被点燃了!”“扑面而来是雄浑炽热的精神。”观众热情留言。

这些天,各大院团和文化机构纷纷将重磅剧目、经典作品搬到线上与观众分享。因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和《朱鹮》“火出圈”的上海歌舞团,这一回捧出舞蹈《一起跳舞吧》和《天边的红云》。这也是上海歌舞团近年打造的优秀原创作品。

位于复兴中路的上海交响乐团,因建筑外形酷似馄饨皮,被乐迷亲切地称为“馄饨皮”。这个同心战疫的春天,“馄饨皮”再“上新”——除了3月14日开始上线的“经典瞬间”乐季音乐会短视频,每周五晚上线周末线上音乐会。乐团的微信小程序“一碗馄饨”中,“莫扎特的音乐专辑”“首席教你学乐器”等音视频专栏也将长期向公众开放。

优质演出,让演员时刻“在线”

沪上戏曲院团各展风采,让戏迷在家也能过足“戏瘾”。上海昆剧团安排了“云上观雅韵”经典昆剧赏析系列;上海淮剧团推出淮音雅“云”——追溯大师戏曲年华光影,陆续呈献一代宗师筱文艳的代表剧目;上海评弹团开启“网络乡音书苑”,在云端推送评弹专场。

为“云上观雅韵”打头阵的是由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主演的昆剧《雷峰塔·水斗》。作为武旦经典折子戏,《水斗》既有大段文场也有吃重的武戏,十分考验演员功力。接下来,上海昆剧团还将推出《长生殿·定情》《牡丹亭·游园》《虎囊弹·山门》《南柯记·瑶台》《惊鸿记·太白醉写》等精彩片段。

谷好好告诉记者,疫情之下,沪上戏曲人发挥所长,各尽所能,在不能走进剧场的特殊时期,让戏迷、观众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优质的演出,为疫情防控注入温暖人心的力量。

今年初,上海京剧院策划推出拔尖人才系列专场演出,由剧院遴选出的10位优秀演员领衔主演,演出季将跨越一整年。院长张帆介绍,原定3月26日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上演的首场演出因疫情延期,3月19日至23日,上海京剧院在网络平台推出4场“青春跑道”决胜篇收官汇报演出。“我们希望通过舞台历练,促使演员挑战自我,激发潜能,成为‘上京实力派’。”张帆说。

人才长于舞台,人才更须臾离不开舞台,离不开观众。云上文艺演出和文化活动,服务观众,也让演员时刻保持“在线”状态。在上海芭蕾舞团,记者看到,各项创排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演员团队坚持每日的基本功训练和后续的演出排练。上海芭蕾舞团首席演员、艺术创作部主任吴虎生承担了今年的新创芭蕾大戏《没有边界的旅程》总策划、编导和编剧任务,同时还担任原创民族芭蕾舞剧《宝塔山》的主演。“停演不停功,我们正在抓紧打磨每个细节,力求精益求精。”吴虎生说。

创新模式,只为同心守“沪”

3月18日傍晚,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现身B站直播间,带观众云赏上博受赠文物展,解读展品背后的故事。“讲解超级棒,收获满满!”“有回放吗?太精彩了!”好学的粉丝们涌进直播间,讨论起文物里的细节。“疫情之下,我们闭馆不闭展,通过这样的云上看展、现场导览的方式,弥补大家不能到现场的遗憾,在疫情期间发挥公共文化机构的辐射力、影响力。”杨志刚说。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上海“艺起前行”线上文化活动已定档110项,包括市级国有文艺院团云演出82项,演艺大世界在线活动4项,文博云展览11项,文艺协会和新文艺群体活动13项。新文艺群体也积极响应,以多种形式参与其中。

有好内容的出内容,有好平台的出平台,做好自己最擅长的事——正处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申城文艺工作者们脚步不停,各部门、各战线通力配合,只为始终紧紧与大众相连,用好作品温暖人心。

“夜晚,钢琴声从手机中缓缓流淌,像森林里的静谧小溪。那一刻,觉得无比安心。”“相信如常的生活、如常的上海一定会很快回来,我想和这座城市一起,拥抱春天。”平台上,一条条来自市民的留言,温暖而有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