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视线丨剧版《三体》:以视听语言呈现原著内容
【视线】
原标题:
(资料图片)
剧版《三体》:以视听语言呈现原著内容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苏墨
日前,根据作家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三体》正在央视八套和腾讯视频热播。因对原著有着极高的还原度,引发观众热评与关注,超过150万人次参与评分,也创下了腾讯视频评分人数的记录。
剧版《三体》从2007年的科学家自杀事件讲起,以纳米科学家汪淼的离奇经历,引入“科学边界”组织及《三体》游戏。在联合作战中心史强的协助下,汪淼开始逐渐接近事实真相,《三体》游戏的秘密竟是两个文明为了生存空间,孤注一掷的生死相逐。
主创团队表示,原著的高热度、高口碑已经说明了故事本身受到的认可度极高,无须做太大改动,影视改编的难点是用视听去支撑文字的表达。尊重原著是创作基调,开发过程中,经历过很多试错,“至少有20版以上方案,不断推翻重来,对故事本身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才有了现在的方案,在改编过程中,剧版没有降低科学内容的比例,而是几乎按照原著中的内容,花了较多的篇幅去呈现复杂的科学原理。”
为了降低观众看剧的“门槛”,该剧采用了很多技术手段去呈现这些抽象复杂的科学知识。例如关于“物理规律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均匀的”这样一个基础定律,剧中用影像化的手段,经典还原了原著中丁仪通过台球的运动解释粒子对撞,引导汪淼得出结论的情节;在拍摄“宇宙闪烁”的场景时,使用通俗易懂的“灯泡和物体之间关系”来类比复杂的物理学理论……拉近观众与角色、科学知识之间的距离。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松川感叹:“该剧将‘三体’游戏这个硬骨头大胆而细致地呈现了出来,剧情代入感很强,画质精美,背景音乐对气氛烘托得非常棒,很多经典情节看得热血沸腾,可以看出从导演到演员,以及大量幕后的主创制作人员的用心。”
“迭代”——这是很多剧迷观看后的感受。“中国科幻电视剧也进入了工业化时代”。业内一致认为。通过动作捕捉技术、CG手段等前沿技术手段,书中充满想象力的绚烂宇宙诗篇实实在在地“立”在了观众面前,汪淼眼中的倒计时影像、 “宇宙闪烁”、“三体”游戏、“古筝行动”等“名场面”都精彩地呈现出来。
而这背后是都是开创性的工作。比如古筝行动,切割之后船要撞成什么样,没有任何一部影片和已有资料可以作为参考。船体切割后的每一个变形都是不一样的,每一片都要单独设计,没有办法用传统电影美术的方式来完成。它不是纯粹的刚体,还会扭曲变形,这在特效行业里面叫 “刚体的动力学模拟”。最后主创团队只能用真的钢,把它压成片、窝成船型,然后用挤压机一片片地挤,挤完之后再推上去焊接成一条船。
好的科幻影视剧在国内相对稀缺,从剧版《三体》就可以看出其制作难度上远超其他常规项目。但中国科幻题材影视剧的工业化水准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