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展馆藏珍宝 讲文物故事
原标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引题)
(资料图)
展馆藏珍宝 讲文物故事(主题)
王思超
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寻找和兔子有关的文物;看一场穿越历史的文物展览;和工作人员一起制作花灯,体验手工的乐趣;购买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将创意独特的“年货”带回家……春节期间,不少市民游客到新疆博物馆过大年,“品尝”丰盛的“精神大餐”。
“没想到博物馆里还有兔子文物啊!我看到了唐代兔子俑,它正向大家拜年呢。还有一块展现打猎画面的狩猎纹印花绢上也有一只兔子。我非常喜欢兔子,因为它十分可爱。”乌鲁木齐市76小学5年级学生佟晓雯说。今年12岁的她刚好属兔,于是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博物馆里寻找与“兔子”有关的文物。“这里的展品很丰富,还有很多互动装置,寓教于乐。过春节了,带孩子逛逛博物馆,增长历史文化知识。”佟晓雯的妈妈说。
据了解,佟晓雯说的唐代兔子俑和狩猎纹印花绢均属于在吐鲁番市高昌区阿斯塔那古墓中挖掘出土的唐代文物。其中,唐代兔子俑为彩绘泥塑兔俑,高52厘米、宽17厘米。兔俑双耳直立,一双眼球突出,嘴巴紧闭,脖颈粗壮,身着右衽浅蓝色宽袖长袍,做拱手状,衣着得体,一副翩翩君子的潇洒形象,似乎真的在给大家拜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研究员阿迪力·阿布力孜说,这种俑一般以木为骨,用棉、麻、毛等动植物纤维混合泥土制作而成。这尊生肖兔俑造型和中原地区肖似,充分反映了当时吐鲁番片区对中原地区生肖文化的接受和认同,同时其在制作工艺和技法上也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有兔子图案的狩猎纹印花绢是1973年从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一件绢质文物,长42厘米、宽29厘米,上面绘制了一位穿着窄袖对襟上衣的狩猎者,骑在一匹驰骋的马上,回首搭箭弯弓,正射向一只张牙舞爪猛扑过来的狮子,不远处便有一只野兔在飞奔,兔子长耳侧立,短尾直立,前腿与后肢呈“一”字形,兔子的后面是一只正在尾随追赶的猎狗。
“整个画面生动写实,充满动感。在这里,兔子虽不是主角,但也给狩猎的场景增添了活跃的气氛。”在博物馆里,阿迪力·阿布力孜给观众当起了讲解员。
阿迪力·阿布力孜介绍,自己一直致力于研究十二生肖文化。兔子生性机敏,温顺软萌的兔子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古代,兔子更是被视为祥瑞之兽,常常出现在神话故事中,被人们赋予长寿、吉祥、祥瑞等众多美好的寓意。
另外,博物馆里还有从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喀拉和卓墓地出土的随葬品“兔豪”毛笔,即用兔子毛制作的毛笔。墓主人希望他到另一个世界也有用不完的“兔豪”笔。
在博物馆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展柜前,贵州游客黄交舟说:“今年央视春晚中有个节目就是以这件传奇国宝进行编制的舞蹈,非常唯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在亲眼看见这件文物让人更加震撼,没想到‘五星出东方’的图案都是用织机织出来的,汉代的纺织技艺真是了不起。”
据了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是一件汉代织锦,为国家一级文物,也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长18.5厘米、宽12.5厘米,上有云纹、兽纹等图案,还织有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字样。其质地为蜀锦,而蜀锦素有“寸锦寸金”之称,当时只有长安和成都才有能力生产。这件锦护臂代表着当时我国乃至世界上丝绸织造工艺的顶级水平。
“全国出土的锦护臂仅此一件,所以非常珍贵,是我国65件不允许出境的国宝文物之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工作人员说。2023年央视春晚中,舞蹈《锦绣》正是从中汲取了灵感进行创作的。春晚的《锦绣》让更多人知道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新疆博物馆为此还举办了《听新疆博物馆馆长讲“五星”织锦的传奇》讲座活动。
春节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推出了行李牌、时间盲盒等文创产品,吸引不少游客选做年货送给亲朋。来自重庆的游客刘倩影拿起一款“小智小慧”玩偶说:“你看,他们身穿红袄,多喜庆呀,设计也蛮可爱的!摆在家里很有过年的气氛。”
此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还推出了“张灯结彩迎新春—手工制作花灯”“红包添福—小钱包制作”“章服之美—卡纸手工汉服制作”等与春节主题相应的青少年社教活动,受到大小朋友的喜爱。在博物馆四楼社教活动室,9岁的男孩阿不都库都斯·买买提一边听老师讲解,一边迫不及待地往灯笼架上涂胶水。“我要做好灯笼把它挂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