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违十年推出长篇小说新作 杨争光战胜疾病重新拥抱文学
原标题:暌违十年推出长篇小说新作(引题)
杨争光战胜疾病重新拥抱文学(主题)
北京晚报记者 路艳霞
(资料图)
人民文学出版社近期推出杨争光的最新长篇小说力作《我的岁月静好》。这是2012年以来,杨争光唯一一部新作,也是自《少年张冲六章》之后的唯一长篇。这部长篇的问世对于杨争光而言意义非凡,这是他战胜疾病重新拥抱文学的一个美好结果。
他在尝试着抓住这个时代
《我的岁月静好》刻画了一个以“旁观”为生活哲学的男主人公德林,他不仅以旁观者自居,且身体力行,成为“岁月静好”的拥有者。不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作为朋友或者家人,他都能一以贯之维持自己的“旁观”姿态,并且如鱼得水。
杨争光通过德林的眼睛旁观了婚姻、亲情、女子车祸、邻里恩怨、乡村城镇化进程等一系列事情之后,他摆在读者面前的,不是对主人公洋洋自得的“岁月静好”的赞同,而是把握了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的脉搏之后,对这种旁观之心的凛然反问: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使“岁月静好”不只是浮于表面的一层幻象而具有更加真实、丰满的肌理与内涵?“故乡”所在的乡土世界仅在回忆中富有温情,那么,脱离土地的人群,他们的精神应该依附何方?当代作家面临新的挑战——文学如何描述、记录、架构一个现代的中国,杨争光正是以这部新作尝试着抓住这个时代。
杨争光发表文学作品伊始,就给中国当代文坛带来了一股混杂着黄土狂沙的西北旋风。他的文字素以生冷硬倔著称,笔力所及,皆是黄土地上粗粝酷烈的生命挣扎。在业内人士看来,《我的岁月静好》一改杨争光此前浓烈的“西部传奇”风格,以平淡直白的语言将日常琐碎纳为小说的聚焦点,这部作品甚至可以视作杨争光在文学创作上的一个分水岭。
小说创作因病停了10年
杨争光曾有20多年让自己的生活退出小说,“我有意和我所写的东西保持距离”,但这一次的十年,却是一种意外。
2011年对于杨争光而言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他编了自己的文集、写了一部电影剧本,还拍了一部电视连续剧。但这一年,他睡眠质量很差,甚至一夜只能睡两个小时,他每天感到焦虑,甚至有过阵阵恐惧,他呆坐数小时没有一句话,当年在世的母亲见了他难过得哭了。听闻医生说自己患抑郁症,杨争光丝毫不觉意外,因为这正是他自己的判断。
那几年,杨争光积极治疗,但他对自己还是缺乏信心。他原以为自己这辈子完了,看不了书,搞不了创作,只能看了整整一年电视,以至于对各家电视台的王牌栏目如数家珍。距离文字越来越远,朋友看不下去了,鼓动他开个公众号。杨争光过去从来没写过短文章,他依旧听从建议,2017年开了个人公众号,几年时间写下几百篇文章。
那些年,杨争光经历了抑郁症和心脏支架手术双重考验,重新开始写小说,同样是听从了朋友的建议,这一次的写作,对他而言无疑是小说写作的再出发。《我的岁月静好》前后历时3年写就,但杨争光对这个未出世的“孩子”却是小心翼翼地孕育、呵护,他担心自己写不好,他在一个本子上写满了各种灵感乍现的片段,才小心翼翼地开始用笔写作。“才华横溢的作家会一挥而就,但是我不行,我要一点一点积累,一点一点地写。”写小说的感觉熟悉又陌生,杨争光庆幸自己不再以惯性写作。他说,当写完最后一个字时,心绪平静。
《我的岁月静好》出版顺利,杨争光感谢朋友们、编辑们,“是他们给了我力量。”他记得作家迟子建多年前就对他说:“争光,你就不该写影视剧,这能挣多少钱,你就应该写小说。”迟子建甚至还从哈尔滨发来短信:“争光记得写小说,写小说是你的强项啊!”
曾被“关”在酒店改编《水浒传》
杨争光1981年发表作品至今,他的小说、影视剧创作之路,已经走过40余载。
盘点杨争光的创作,他著有长篇小说代表作《少年张冲六章》等,中短篇小说代表作《黄尘》《黑风景》《赌徒》《老旦是一棵树》《公羊串门》《鬼地上的月光》《驴队来到奉先畤》《棺材铺》等。作品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夏衍电影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此外,还有影视代表作电影《双旗镇刀客》(编剧)、电视剧《水浒传》(共同编剧)、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总策划)等。
回忆往昔,杨争光立志当诗人的日子堪称“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上大学四年甚至会每天写一首诗。在别人的鼓动下,他才尝试写了第一部小说,他写在账簿背面的文字有五六千字,被评价有散文诗的质地,发在了《山东文学》头条。事实上,直到1988年,杨争光才彻底不再写诗,但他的创作之路却因此变得更为宽广。
杨争光说,从写小说到写电影剧本同样是受朋友之邀。杨争光曾经5年写过7部电影剧本,他更是上世纪陕西第一家民营影视公司的创始人。但他一再说写电影、写电视剧都是完成规定作业,“我家里穷,还是老大,我为了挣钱曾当过枪手写电视剧,两个妹妹出嫁,我把她们家里的电话都装上了。”
多年过去了,杨争光的名字和多部电视剧精品紧紧相连。杨争光曾是央视98版《水浒传》的共同编剧,他回忆道,为了写出好剧本,他和另一位编剧冉平被“关”在秦皇岛一家酒店,每天吃饭,创作,枕着海浪声睡觉,周而复始。杨争光说,当年两人的编剧合作可谓珠联璧合。
“人不能活着死去,该做啥就做啥,下辈子继续写小说。”杨争光如此表达着对小说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