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资讯:新时代社会共建让基层文化服务更具活力
原标题:山东着眼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老化、人气不旺、发展后劲不足问题,探索社会力量深度介入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路径——(引题)
(资料图)
新时代社会共建让基层文化服务更具活力(主题)
中国文化报驻山东记者 苏锐 文/图
着眼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老化、人气不旺、发展后劲不足问题,山东探索社会力量深度介入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路径。近几年,山东多地开展试点,围绕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管理运行、文化活动的策划执行等方面,破除思维定式,吸纳有合作意愿和执行能力的团队加入供给侧,初步盘活了当地文化资源,为新时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
▲群众在山东省威海市群众艺术馆参加油画培训
社区文化服务迎来“科研团队”
2018年以来,威海市环翠区政府探索将公益创投引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并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目前,当地累计投入约300万元培育孵化文化类社会组织,引导211家社会组织深入乡村(社区)调研,根据群众需求和文化资源特色设计出310个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最终通过竞争性评审选择出涵盖红色文化传承、阅读推广、历史文化资源挖掘、特色品牌文化建设等155个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并落地实施。
环翠区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创投“问需于民”,聚焦群众真实需求,更加精准地为群众推送文化服务。在区级层面,对1.5万名农村群众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与114名基层文化工作者、群众进行深度访谈,从而准确掌握当前农村群众最集中的文化需求。
2019年至2021年,环翠区张村镇王家疃村连续3年被列为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创投示范点。针对“记住乡愁不容易”问题,威海乡土文化研究会推出了“留住传统留住美”等乡土课程,组织非遗、文物、地理等方面的专业老师,到村庄为群众讲述家乡故事、传播家乡声音、描绘家乡美景。参与公益创投项目的专业老师一般是多年从业者或某领域专家,知识更为系统、全面,不论是理论讲解,还是实践操作,都具有较高水平,能够更生动、形象地传授知识,让群众更易接受。
业内专家认为,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创投引导了大批人才、组织、项目“下沉”乡村,在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村书屋、文化广场定期广泛开展多种多样文化活动,有效打破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闲置的资源浪费困境。
公益力量孵化活动品牌
新时代,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盘活既有资源,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打造多方共建、居民受益的文化事业新格局。过去几年,济南市市中区十六里河街道聚焦共建共享共治美好生活新社区,将街道打造成“新城市、新产业、新人才、新社区”的聚集地,推动街道城乡融合发展呈现新气象,助力“文化济南”建设高质量开展。
十六里河街道下辖10个社区居委会和1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近20万,是一个城乡融合、新旧社区众多、商圈资源富集、空间承载力强的街道,在全国城市发展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近年来,十六里河街道以“文化活动组织创新”为抓手,引入“盒子青年”这一社会力量,以“文化活动组织推广”为牵引,引导居民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增加居民与基层工作人员的黏性;以“文化活动品牌建设”为目标,发掘文化活动参与者中的骨干力量,通过打造品牌化活动,孵化培育特色社区社会组织;以“文化活动队伍建设”为基础,通过“盒子青年”平台力量,搭建社区社会组织资源库,为社区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稳定的师资力量和平台资源,让多方志愿服务力量参与到社区治理中。
“盒子青年”是山东本土一家公益社会组织。依托5年社区运营经验,“盒子青年”在十六里河街道培育孵化了“龙山陶院”非遗手工、“向阳花”心理健康、“自然植导员”自然科普课堂等17个社会组织,真正做到社区内、家门口支持居民创业,破解了社区专业人才匮乏和师资成本高等难题。
破解运行机制不长久难题
当前县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仍然存在阵地不牢、手段不多,逐步暴露出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资源闲置、机制不活、效能发挥不够等问题,已无法满足群众更高层次、更多样化、更便捷化的文化需求。
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泰安新泰市紧紧围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打破传统公共文化设施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建设的模式,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的原则,深入推进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创新实施城乡书房建设工程。
新泰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发动辖区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与山东泽华集团、山东融城置业等企业合作。企业免费提供交通便利、周边设施齐全、面积150平方米至500平方米的沿街商业店面,建设文创街、裕泰园等4处城乡书房。既为群众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平台,又有效提升了周边商住小区的文化品位,增加了人流量,提高了商业价值,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同时,新泰市文化和旅游局制定了志愿者招募管理办法,积极吸收退休党员干部、老教师、热心读者等为书房志愿管理员,协助做好书房管理工作。目前,登记在册的志愿者达1060人,人均服务时长均在100小时以上。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社会力量的介入是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路径。过去10年,社会力量为山东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各方面保障,也得到群众认可。未来,山东将继续坚持目标导向,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吸引更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的队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