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数字化助力全民阅读

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全民阅读成果展现场。新华社记者 罗鑫 摄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记者罗鑫 史竞男)“6年来,我在平板电脑微书房App的‘书架’里下载了600多本书,每天花四五个小时读书或听书。在读书中我享受快乐,充实生活,紧跟时代步伐,不被新鲜事物‘淘汰’。”来自湖北的70岁老人程志武说。

首届全民阅读大会25日在北京落幕。随着数字化时代到来,数字化阅读成为中国国民新的阅读方式。现场的全民阅读成果展数据显示,中国成年国民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大幅增长,从2008年的24.5%增长至2021年的79.6%。

业内人士指出,数字阅读为不同年龄、学历、区域的读者提供了全新的阅读体验,成为构建全民阅读体系的重要方式。数据显示,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已由2010年的0.73本增长至2021年的3.30本。

中宣部副秘书长郭义强说,近年来,出版企业通过对数字出版物进行“无障碍”改造,提高老年人对数字阅读的接触率和使用率,助力老年人跨越阅读的“数字鸿沟”。

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总经理刘昕介绍,公司积极探索文化服务新模式,面向银龄人群推出咪咕阅读适老版。“我们优化页面功能,精选个性书单,并提供AI听书服务,采用融合声学、语言学、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不用真人录制就能把文字小说实时转化为听书,‘解放’老年人的双眼,帮助老人更好地融入数字化、智能化社会。”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范卫平介绍,2021年,中国有声行业市场的活跃用户规模达到8亿人次,比2020年增加了2.3亿人次。

在4月23日举行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数字阅读分论坛暨第八届数字阅读年会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发布《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新华社记者罗鑫 摄

《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有声阅读人均阅读量7.08本。随着有声阅读需求愈发旺盛,不少图书馆、实体书店专门设置“声音岛屿”“阅读小屋”等,在报刊图书融媒化、有声化方面迈出新步伐。

相关专家指出,有声作品已成为文化IP开发的重要内容资源,有声开发、联合出版、视听小说、互动绘本、短剧、影视剧等内容形态已形成一整套相当成熟的IP孵化体系。在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现场的数字阅读体验馆,听书馆、VR阅读器、互动式视觉阅读平台、AR阅读互动台等吸引不少观众驻足体验。

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现场的儿童全息阅读馆。新华社记者 罗鑫 摄

番茄小说市场品牌工作人员李文欣介绍,通过合成音质、韵律重音、语气语调等多个方向的探索和优化,为用户提供了高度拟人的沉浸式听书体验。番茄小说还尝试将小说改编为微短剧,受到年轻人欢迎。

“Z世代”已成为数字阅读主力军。报告显示,在数字阅读用户年龄方面,44.63%为19-25岁用户,27.25%为18岁以下用户。在阅读形式偏好方面,电子阅读形式使用度高达96.81%,同时电子阅读中用户阅读2小时以上占比57.97%,电子阅读已成为主流阅读方式。

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程武说,目前,阅文平台出版物覆盖数十种品类,去年阅读人次上亿,其中《论语》是最受欢迎的读物,站内阅读人次接近3000万,超过80%是30岁以下的年轻读者。

在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现场,掀开儿童全息阅读馆入口的布帘,就步入一个梦幻的“读书”世界。小朋友们围坐一圈,观看“白雪公主”的故事。只见墙壁变身为“书页”,在墙顶镜头的投射下,随着故事情节发展,由光影打造的“书籍”自动翻页,故事里的人物同真人一般大小,一笑一颦就像真人一样。“这么具有立体感的书,真是太好看了!”现场的一位小学生说。

近年来,中国数字阅读加速出海,2021年出海作品总量超40万,呈现出多地区、多语种、多题材、多类型、多模式的发展态势,成为书写和传播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

越来越多的数字阅读从业人员感到,数字阅读正在为全民阅读带来新增量,数字阅读的未来有无限可能。

“阅读的生产消费、形态体验、场景空间都将实现更高维度的蜕变,书这个词不再是一个名词,而变成了动词,书不再是一种产品,而成了信息流,它是思考、写作、研究、编辑、改变、分享、社交、组合、营销、进一步分享等动作的持续流动。”刘昕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