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路延展人和之美

一条废弃铁路,变身网红公园,市民评价:行走其间,如穿梭于时光隧道、世外桃源;“竹之高节”“莲之高雅”,清廉元素巧妙植入,让廉洁文化润物无声,老百姓“日用而不觉”。

走在建设在厦门老铁路上的“廉政法治文化长廊”,历史与现代的交融、生态与文化的新生扑面而来。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对闲置老铁路进行改造提升,建成老铁路廉政法治文化长廊。走进这里,亲近自然、体悟人生,廉洁文化不觉间入脑入心。

废弃铁路变身绿道公园

早上7点15分,13岁的阿妹洗漱完毕,准备出门上学了。住在厦门市思明区金榜路旁的她每天都会沿着老铁路廉政法治文化长廊,走20分钟到学校。陪她一起出门的,是65岁的外公周师傅。

周师傅在铁路上工作了30多年,如今,他已经退休在家安享晚年。以前,在铁路上调车、检修是他的“每日作业”,戴上头灯,再带上锤、镐、扳手等工具,每日,他细心检查轨道有没有裂缝,走遍根根枕木,数尽颗颗道钉;现在,沿着铁路买菜、散步、锻炼,成了他新的“必修功课”。

“铁路是有生命的,它将各个城市连接起来,更将人们的心连接起来。”周师傅说。这位铁路变迁的见证者始终对铁路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

像周师傅一样,不少厦门人都对这段老铁路有着别样的感情。这条老铁路在厦门市区的腹地绵延,东起金榜公园,西至和平码头,一端是海,另一端靠山,是鹰厦铁路的延伸线,长4.5公里,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向市区运送建材和军用设备而专门铺设的。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老铁路褪去了原有的职能,但它仍保留了厦门交通发展的最初记忆。

2011年,厦门市委市政府回应群众意见,对老铁路进行改造提升,建成铁路文化公园。文化公园依势而建,保持自然的绿化形态,使之成为一条穿梭于现代都市中的绿色走廊。厦门市纪委和思明区委、区政府、区纪委等单位在铁路文化公园基础上又建设了廉政法治文化长廊。

长廊建设少不了廉洁元素的植入。怎么既保留老铁路的风貌、让市民愿意亲近,又能在日常休闲中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大家想了很多办法。

“突破廉政教育基地采用的常规写实的方法,以有趣、艺术的手段来呈现。”头脑风暴中,中央美院一位年轻的设计师米杰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米杰的专业是雕塑,他觉得如果元素过于写实,容易生硬和有距离感,在与工作人员交流后,他发现了这个城市的气质:开放、包容、浪漫,他便想到将廉洁文化用与城市生态结合的方式表达出来,使一个概念有了温度。

设计团队认为,廉洁思想润物无声,关键在于如何讲好故事、营造好氛围。工作人员和设计师一遍遍地在老铁路上找灵感:居民最有可能在什么时间段散步,气候、光线、湿度会产生什么样的氛围,雕塑放置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关联性,居民和雕塑能在什么程度上有最大的互动,大家一次次推理想象。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长廊落成。近年来,老铁路廉政法治文化长廊不断提质改造,如今已成为厦门热门的打卡点。

清廉元素融于生态景观之中

长廊之美,在于花繁、景巧、人和。

参观的人们从海的那端起航,经过“清风鹭岛”石雕,便开始了一段奇妙的旅程。铁轨两旁通过遮阴大乔木、花灌木、树篱、攀缘植物和地被形成了开合有致的景观空间。更妙的是,铁轨伴山蜿蜒,串起金榜公园、万石植物园、虎溪岩、鸿山公园等厦门岛主要景区,人行其间,春赏微雨,实际上是被温柔地环抱在一片森林绿里。

随着铁轨的蜿蜒,廉政法治文化长廊分为“竹之高节”“莲之高雅”“人生感悟”三个板块。

在“竹之高节”板块,铁轨旁是思明区政府等行政机关。这里种满了桂花树,取其“清气满乾坤”之意。这个板块闽南元素、历史旧物的结合,颇具地方特色。设计师把一旁原本破损的围墙设计成闽南红砖古厝的样子,保留了“燕尾脊”和“出砖入石”的建筑风格。古厝大门上书宋代包拯的警句:“勿以官小而不廉,勿以事小而不勤”,横批:正气浩然。

离古厝不远有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榕树,榕树下的花岗岩石雕壁上,一幅风云画卷徐徐展开,上边刻着一些古代勤廉人物的故事。

于成龙治闽赫然在列。清朝时期,于成龙升任福建按察使时,因连年战乱,福建民生凋敝。他重审“通海案”、整肃吏治,令当地面貌焕然一新。升任掌管一省的户籍、田亩和赋税的布政使后,于成龙始终保持其廉洁本色不变,一贫如洗,衙署里连薪米都无法按时供应,不得不典当衣物来买薪买米,最后连可以典当的衣服都没有了,只好一天只吃一顿饭。随军出征的满汉大臣、朝廷使臣进入于成龙的衙署内,发现他几乎家徒四壁,无一不慨叹其为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清官”。

走过葱茏的大榕树下的这幅风云画卷,感觉每一位人物的故事都是榕树的一段根须。而在中华大地上,还有众多知名不知名的清廉故事,就是这样发达的根系,就是这样的风骨,支撑起了繁茂的榕树,福庇后代于斯,数千年来,绵延不绝。

再往前走,是一个胶卷盒雕塑,拉出的胶卷上面雕刻出雷锋、孔繁森、焦裕禄、谷文昌等人物影像,这是时代楷模的印记。犹记得,谷文昌为了改变福建东山面貌,申请资金,网罗人才,寻找技术,亲测荒山,发誓“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大公无私的情怀经常让游人们叹服。常见午休时分,不少机关干部或沿着长廊散步,或在石凳上休憩交谈,走走停停间,体味着各自的收获。

时间从来都是忠实的记录者

“人生感悟”板块,巧妙地设计在铁轨经过的一个隧道里。隧道冬暖夏凉,很受市民们的欢迎。尤其是夏天,隧道外燥热难耐,一躲进来,就像天然的大空调房。隧道口设置了一个仿真红绿灯,“廉”和“贪”字分别闪着绿光和红光,命名为“宝廉灯”,取“红灯停,绿灯行”之意。

走入700多米长的隧道,参观者的视线很快会被墙上展示的厦门景点和铁路发展史吸引。

在新中国成立时,福建省连1米铁轨都没有。从福建走出去的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提出了在福建修建铁路的建议,并亲自回到家乡考察铁路线路。福建境内高山峻岭耸峙,丘陵连绵不绝,为了修建鹰厦铁路,福建和江西两省组织了11万民工和4万其他人员,组成了浩浩荡荡的筑路大军,用3年时间建成了福建省第一条干线铁路——鹰厦铁路。站在“基建狂魔”的时刻回顾过去,每每都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而感慨。

移步换景,隐隐地可以看到隧道口的亮光,这时,在两边的三个大避车洞里,发现了“财富三问”系列组雕。

第一处组雕是一摞厚厚的书籍,下面写着“什么财富是我们的朋友?”;第二处组雕是曾经象征财富,现在沦为最普通海产品的贝壳做成的钱包,下面的问题是“什么财富可以永不分离?”;第三处组雕,一位持剑武士笔挺威严地等待答案:“什么财富是我们的敌人?”究竟要如何对待财富,相信不同的人看过组雕后会有不同的答案。

晨光熹微,老铁路渐渐苏醒,目送着城市行人开始一天的生活。夜幕低垂,老铁路又张开怀抱,接纳着夜归和锻炼的人们。经过四个设计得像站台的“人生驿站”雕塑,不少人总会稍稍停留,歇歇脚、拍拍照——

一张翠微色的儿童椅代表童年的无忧无虑;一张朱樱色的电脑办公椅代表青年的朝气担当;一张云母色的沙发椅象征中年的成熟与收获;一张青古色的摇椅象征老年的闲适安乐。走在铁轨上,在枕木间移步换景,便是人生轨迹,也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叮嘱:“小心脚下,别走歪了,容易跌倒。”

《称心如意》雕塑,秤砣象征火车车轮,人们可以转动轮子上的指针,指向人生不同的阶段,但每个阶段都是有秩序的,成长的过程无法抄近路;秤钩做成座椅可供休憩,寓意不同的人生阶段都应随时检视自己的内心,是许多人很喜欢的互动。

在“人生轨迹”身高尺旁,常有父母带着子女来拍照,收藏孩子成长的高度。时间从来都是忠实的记录者。老铁路廉政法治文化长廊的一草一木,一雕一塑,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延展成很多人的记忆书签,夹在了生命中特殊的一页。(蔡怡琳 鲁鹭)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