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2023八月合唱节正式启幕 多民族“声生和鸣”尽展热烈风情

多民族“声生和鸣”尽展热烈风情(主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北京日报记者 高倩

两位身穿盛装的女子清唱歌谣,一张薄薄的画卷在她们手中展开——被记录在土布上、由81个图画文字构成的“坡芽歌书”,是流传在云南富宁地区的爱情民歌集,歌手只要一看图画符号,就能演唱相应歌曲。2011年,坡芽情歌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第二年,坡芽歌书合唱团成立。

8月4日和5日晚,坡芽歌书合唱团美丽朴实的歌声在国家大剧院回响。清澈的旋律如同涓涓细流,随着歌者们渐次加入,歌声汇成欢乐的波浪。在这首轻快的壮族民歌《今天好日子》中,国家大剧院2023八月合唱节正式拉开序幕。

牛小北摄

动人歌声描绘生活长卷

包括坡芽歌书合唱团在内,八月合唱节开幕音乐会邀请了黎平黄岗侗族大歌队、木火乐团、飞越彩虹苗族跺月亮少年艺术团以及侗族大歌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传承人吴成龙、苗族音乐传承人朵久央等艺术家共同登台。壮族、侗族、苗族、怒族、傈僳族等多民族民歌接连唱响。

“歌曲中既有代代相传的原生态多声音乐,也有作曲家整理改编以及根据民歌素材全新创作的当代新民谣合唱作品。”音乐会特邀艺术指导刘晓耕说。

按照不同主题,音乐会划分为“情歌”“歌唱自然”“酒歌”“歌唱美好生活”4个篇章,集中展示了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最具特色的情歌、叙事歌、劳作歌、节庆歌。音乐如同画笔,尽情描绘着各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与多姿多彩的生活长卷。

比如,在黎平黄岗侗族大歌队带来的牛腿琴歌《有缘千里来相会》、鼓楼对歌《日思夜想我的郎》等作品中,女子满身银饰,举手投足清脆作响,男子热情大胆,毫不扭捏。他们载歌载舞,直白热烈的歌唱充满山野般旺盛蓬勃的生命力。

“我们村子一共来了42个演员,兄弟姐妹们一听能来国家大剧院演出,都特别激动。”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的吴成龙说,歌队为北京之行倾尽全力,每天忙完白天的农活,大家就聚到鼓楼集中排练,常常从晚上10点练到凌晨两点。

“高光时刻”留给北京观众

来自云南怒江的木火乐团同样把这次演出看作“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他们带来了《怒族情歌》《创世纪》《老虎与水獭》等6首作品,融合了民族风情与世界音乐动向的表演真挚洒脱、别具一格。

木火乐团成立于2015年,创始人江晓春来自怒族,女主唱张晓慧是傈僳族人。他们是一对热爱音乐、志同道合的夫妻,6岁的孩子这次也和他们同台演出。

“怒江州还从来没有人登上过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我们是第一支来到这里的乐队。”张晓慧说,收到邀请时,乐队里朴实坚毅的汉子高兴得流下了眼泪。他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带上古老的乐器,期待把最精彩的一面留给北京观众。

江晓春手中有把名为“达比亚”的琴。“历史上,怒族没有文字,文化传承依靠的是琴声和舞乐。”江晓春说,达比亚琴体量很小,“我们的祖辈不管是去山上采集狩猎,还是去怒江边渔猎劳作,都会把琴带在身上,它是我们抒发情感和传承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在延续传统的同时,木火乐队也做了许多改变,他们有意识地联合国内其他优秀音乐人发行唱片,并把作品推向国际,“传承有根、创新有魂,这是我们做乐队的根本宗旨和未来坚持要走的路。”

13场音乐会接续登台

从开幕至8月20日,以“声生和鸣”为主题的国家大剧院2023八月合唱节将邀请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10余支合唱团,持续上演13场合唱音乐会。来自纳西族、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少数民族童声合唱团与民间艺人,拥有40年历史的北京爱乐合唱团,内蒙古首支少年合唱团内蒙古少年合唱团等,将相继登台,一展合唱艺术的接力与赓续。

此外,中央民族乐团合唱队、西班牙著名无伴奏合唱团B VOCAL奇妙人声组、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等极具实力的国内外合唱团体也将带来精彩表演。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