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让“今世知古,后世知今” 焦点速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标题:非遗传承人赵春山精湛技艺令古籍焕发新颜(引题)

古籍修复让“今世知古,后世知今”(主题)

今晚报记者 刘桂芳文并摄

在和平区山西路与四平东道交口,有一间面积不大的书店。从外面看,它极其普通,里面却别有洞天。与其他书店出售新书不同,这里书架上的书籍大多已经泛黄,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书店中间的条案上,已经破败不堪的书籍,脆弱得让人不敢触碰。就是在这间书店里,和平区市级非遗项目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人赵春山用精湛的技艺让残败的古籍焕发新颜。

图为赵春山修复清代拓本字帖。

“修复一本破损的古籍,要经历十几道工序,一招一式都有其规范与标准。这些工序都是综合前人的智慧和经验,总结、传习下来的。从我的师爷孙殿起,到我的师父孙金梦,老一辈匠人认真严谨的做事风格深深影响了我。”赵春山说。

第一代传承人孙殿起从小学徒,耳濡目染对古籍修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掌握了这项技艺,后来他成为我国版本学家和目录学家。第二代传承人孙金梦于新中国成立后在天津古籍书店工作,把毕生所学传授给了书店的年轻人以及徒弟赵春山。

作为第三代传承人,赵春山从业49年来凭借对这项工作的热爱和钻研,已经成为行业内的专家。赵春山说:“古籍修复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作为非遗传承人,只掌握技艺是远远不够的。从事古籍修复,不但要有娴熟的技艺,还要熟悉历史上各个时期典籍的版本与装帧形式,了解各个时期典籍所用纸张及不同地域的装帧风格。只有对这些知识和技艺都谙熟于心,才能真正做好古籍的保护和修复。”

如今,赵春山正在把这间充满历史感的古籍书店打造成古籍修复展示中心。“古籍修复的意义在于‘今世可知古,后世可知今’。您看,这套《陈修园医书四十种》,残败到这种程度,内容不全,也没办法流通了。但里面的内容对于学医的人而言还是有价值的,所以我愿意花时间把它修复好。我在这里做修复工作,来到书店的读者可以直观地看到。有感兴趣的人来问,我就会讲解,这对非遗技艺的传播传承有很好的作用。有不少年轻读者会定期来这里看书、找书,让我这个和古书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感到很欣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