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关注:抵挡岁月留痕 新技术让古籍新生

原标题:抵挡岁月留痕 新技术让古籍新生


【资料图】

新华社南京4月21日电(记者王珏玢、古一平)古籍文献,浓缩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然而,随着岁月流逝,一些古籍和档案文献正在慢慢老去,发黄、脆化、老化……

“我国有存量巨大的纸质档案文献,正面临持续且不可逆转的老化威胁。大量因酸化而变黄、变脆的纸质文献需要先进技术、工艺的保护。抢救它们,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4月21日,由中国档案学会主办的档案文献脱酸技术应用研讨会在江苏南京举办。研讨会上,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副研究员余辉谈及当前保护古籍和文献的紧迫性。

酸,被认为是纸张的“杀手”和“天敌”,也是纸质类古籍文献保护的世界性难题。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存世的不少近现代文献的纸张,已经由浅黄转为暗黄,有些出现脆化碎化,甚至掉落大量纸屑……

4月14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的工作室内,古籍修复师检查古籍的破损状况。新华社记者 胡星宇 摄

位于江苏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数量达258万卷。但由于民国档案纸张质量不佳、年代久远,纸张酸化比例较高;

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案270万余卷册,通过测试部分发黄、发脆档案的pH值发现,已经出现酸化问题……

专家介绍,纸张的主要成分和强度来源纤维素,在酸性条件下易发生水解,促使纸张老化。机器造纸出现后,纸张在加工的过程中加入酸性物质,更易产生酸化。大量纸质档案文献因此破损,急需脱酸保护。

4月8日,观众在辽宁省图书馆“古籍保护与传承特展”中观看未修复的破损古籍。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近年来我国已经有大量的科研机构、高校、企业行动起来,抢救古籍和历史文献。”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张美芳介绍,所谓脱酸技术,是指利用酸碱中和反应,使用碱性脱酸剂中和酸化纸张中的酸。常用的手段有浸泡、喷涂等,近年来,这些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迅速,已获得脱酸技术、设备、产品相关的专利110多项。

复旦大学实验团队对文献纸张喷涂无水脱酸液 受访者供图

得益于脱酸等技术的运用,一些档案馆、博物馆中的纸质文献资料得以保护和修复。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技术处保护技术科科长李光发介绍,2015年,档案馆已集中完成档案纸张脱酸1.6万张,6年后的跟踪监测显示,pH值7以上纸张维持率超过94%。此后,技术人员又尝试将脱酸液稀释在浆糊中,在修裱的同时完成脱酸。

“2022年,我们共计脱酸档案6万页,2023年计划脱酸10万页。今后将会针对脱酸档案开展持续性长效性脱酸效果评估,扩大档案破损情况调查范围,做好预防性保护。同时,在脱酸实践中尝试降低脱酸成本,探索研究新型脱酸方法。”北京市档案馆四级主任科员王凌云说。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2022年10月印发的《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提出,要加大古籍抢救保护力度、提高古籍整理研究能力、统筹古籍数字化建设等。当前,一些机构还通过高清翻拍技术对已经酸化的古籍、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抢救性留存珍贵史料和文档文献的内容,以多种方式保护和传承古籍文献。

岁月留痕,但新技术正在让古籍焕发新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