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焦点!沉淀三十年后重读当年没演好的《海鸥》
原标题:濮存昕执导人艺今年第二部新排话剧 身份转变只为寻找经典密码(引题)
沉淀三十年后重读当年没演好的《海鸥》(主题)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北京人艺将以突破历年来新剧目数量的剧目安排,开启剧目创作的大年,4月6日,今年第二部新排作品——契诃夫名作《海鸥》,以相当成熟的样貌开放排练,导演濮存昕携李越、李小萌、周佳钰、孙翌琳、曾泳醍、李劲峰、王雷、李珀、张晔子等青年演员及主创亮相。
该剧将于5月1日登陆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
时隔三十余年濮存昕从主演到导演
排练场的一隅,一个小型室内乐团以既低调又参与表演的方式出现在剧中。戏中戏时,他们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剧情推进中,他们又成为烘托和推手。排练场的另一端同样有一架钢琴,由于剧中饰演母亲的两位女演员均会弹奏,于是,观众可以看到她们弹唱着老情歌,陶醉在自己艺术中那极具风情的画面。音乐的铺陈也让这出戏仿佛拉开大幕就自带俄罗斯古典气质。虽然剧中角色年龄跨度不小,但剧组却是一水儿的年轻演员,便装时颇为养颜,他们也将用青春去碰撞契诃夫笔下的浪漫与忧伤。用经典滋养演员一直是北京人艺的传统,此次青年演员李越和李小萌分别饰演特里波列夫(科斯佳)以及妮娜。
《海鸥》是契诃夫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部创作于十九世纪末的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1991年,时任莫斯科艺术剧院总导演的叶甫列莫夫应邀在北京人艺执导该剧,濮存昕出演男主角特里波列夫。时隔三十余年,再次“触碰”这部作品,濮存昕的身份从主演变成导演。
执导的三部作品自己当年都没演好
这是濮存昕执导的第三部作品,他毫不掩饰《哈姆雷特》《雷雨》以及《海鸥》这三部作品都是自己当年没有演好的。“那时候还年轻,稀里糊涂就演下来了,现在再看1991年的演出视频,会觉得自己怎么那样。今天算是一次重读,要去寻找当年契诃夫写这个戏的密码。在表层情节之下,去探究人物在想什么?为什么叫《海鸥》?象征意义在哪儿?首先要把故事读懂,以前真的不懂。原本想做一个剧本朗读,我在家把《海鸥》重新找出来,泛黄的纸一页一页翻了,突然间我感觉自己发现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线索关系。后来虽然剧本朗读没做成,但弄着弄着好像已经有画面和舞台的样子了,于是时隔一年多,我们开始把它当作剧目来完成。”
从当初不到40岁到如今已经70岁,30年后重读剧中各式各样的这十个人物,濮存昕按照自己的生活经历去读去揣摩。“经典需要解密,需要找到当年作者创作的密码。为了让戏在10:15前结束,我们对文本要做删减,节奏还要快,流畅和沉静要做清晰的梳理。《海鸥》一定是有象征意义的,必须有神秘的感觉,就如同我们现在的海报,我也说不清为什么要用这个图案,就是感觉神秘简洁。”
在舞台上让古典和现代产生交汇
“每一个生命可能都有缺陷,但一定要尊重他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以及表现出来的愿望,哪怕是错的,也要尊重。”濮存昕说,这是解读剧本的前提。排练过程中,濮存昕看了俄罗斯版的同名电影,目瞪口呆的同时,表示这个版本一定不是他们那种样式。“他们的呈现有太多的愤怒,我没有这种愤怒的气质,我们还是古典主义的,因此我们的舞台上会用列维坦的画做装饰。”
除了在文学上保留契诃夫的语言魅力,同时又更加符合中文的听觉习惯,让观众感受到思维和语言上的双重亲近。舞台样式选用精炼、简洁的风格,让古典和现代产生交汇。“契诃夫式的思考将一直贯穿始终。契诃夫的诗意与哲思也始终在叩击人的心灵。”
统筹/满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