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探索古建筑保护利用新路径


【资料图】

原标题:

山东:探索古建筑保护利用新路径

中国文化报驻山东记者 孙丛丛

保护好文化遗产,对于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3月15日,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等承办的遇“建”山东——齐鲁古建寻访之旅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上,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原总工程师杨新寿从总体、类型及传承等角度全面推介了山东古建资源,遇“建”山东文旅推荐达人推介齐鲁古建寻访之旅的主题线路,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主任吕智勇推介首站打卡点济南府学文庙,开启一场沉浸式人文之旅。参会人士共同启动遇“建”山东——齐鲁古建寻访之旅,邀大众打卡人文古建,遍览齐风鲁韵,展现古建筑中的齐鲁风华。

为全景展现山东古建筑之美,用光影记录古建风华,现场同步启动遇“建”山东——全民拍古建活动。活动面向社会范围征集古建筑主题摄影作品,聚焦古建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旨在通过摄影爱好者、旅游达人等社会力量的参与,弘扬灿烂多姿的古建筑文化,展示文旅融合下的齐鲁古建新风貌。

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是齐鲁大地开展古建筑保护的龙头单位,主要职能是承担不可移动文物的调查、规划、设计、保护与研究,开展相关学术交流合作,培养文物保护专业人才。

过去几年,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实施了齐长城保护、刘公岛北洋海军基地后勤保障设施修缮等一批示范工程;为落实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实施了淄博李家疃明清建筑群、威海文登万家村传统村落等“乡村记忆”工程;完成山东省超200处一批至八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保护区划勘定。同时,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还配合有关部门制定黄河、大运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规划,开展资源调查,策划并推进文物保护利用重点项目。

特别是在革命文物保护领域,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深度参与全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调查工作,制定了针对革命文物调查的工作标准,总结出前期准备、市级启动、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的工作流程,理清了座谈、记录、测量、拍照、资料整理、日志填写的工作分工,明确了党史、宣传、政协、退役军人、自然资源规划、文旅等相关部门需配合的资料清单,为开展省域范围革命文物调查奠定了理论基础。

今年2月,《冀鲁豫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作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在山东聊城召开。冀鲁豫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是国家文物局和中央宣传部公布的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片区,包括河北、江苏、河南和山东4省17市76个县。根据国家文物局批复,《冀鲁豫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作规划》编制方案确定由山东省牵头编制工作。作为规划牵头编制单位,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院长孟令谦在会上介绍了规划编制情况和思路。山东省革命文物数量很大,分布广泛,类型丰富,调查难度大。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成立专门调查工作组,历时一年完成了全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调查工作。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首次进行的全省性的、系统性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实地摸底调查。这次调查工作创新制定专门的技术路线、组织模式和调查方式,形成了“先进技术+实地调查+示范引领+广泛应用”的工作模式,第一次全面系统摸清摸准了山东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家底和保存现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解决了革命文物家底不清、现状不明的问题,夯实了革命文物工作基础,培养锻炼了革命文物保护技术力量,激发了公众热爱革命文物的热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