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焦点!二十四节气,有诗亦有人
原标题:二十四节气,有诗亦有人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俊宇
阅读提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节气是中国人的生活美学,不仅是古人的诗意感触,也有点亮平凡生活中的仪式感。
2月4日,立春。晚上7点半,位于北京和平里北街远东仪表公司老厂房的码字人书店,迎来了久违的读书夜话——文珍散文集《风日有清欢》读书分享会。
《风日有清欢》写的是二十四节气里的诗与人。立春这篇,作家文珍写梦见昆明的巷子和米轨,也写电影《立春》的主角王彩玲,更少不了古人的诗词,在所有关于立春的诗句里,她最爱苏东坡的《减字木兰花》,“春牛春杖,无限春风还上来”……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关于节气的书出了一本又一本。往前追溯,清人顾禄的《清嘉录:中国人的节日之书》,描述的是苏州岁时风俗,囊括了二十四节气、风土习俗、文化掌故;到近年,散文集《纸上寻幽》是“冰心散文奖”获得者胡烟呈现的中国画里的二十四节气之美,角度别致;学者余世存先是出版了《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近来又推出了《余世存给孩子的时间之书》,带领孩子学习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和人的关系……
当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太理性,年复一年地规划、计算自己的生活目标时,节气一再提醒着人们审视自己的生活,用中国人的生活美学,点亮平凡生活中的仪式感。
认真而有仪式感地活在当下
“我写节气的出发点,是发现好些节气的诗词都很美,就开始好奇写诗的人本身。写每个节气都需要作长时间的准备工作,相当于一边查阅资料一边也完成了自己的再学习。”文珍对《工人日报》记者说。
古代文人关于节气的诗文创作数不胜数。宋祁写立春“剪尽春云作舞衣”,陆游写“立夏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无名氏写秋分“金风送爽时时觉,丹桂飘香处处闻”,东坡于小雪日再访赤壁……每个诗句背后都藏着一时的天气、心情,及一段故事。
谈及创作的初衷,文珍说:“诗人或许想不到自己会被后世反复援引,以此想象岁时秩序井然的旧日——但我却想让未来的人知道,我所生活的世纪,仍有无数热爱生活的中国人,随时能说出若干关于节气的诗词。”
在一代代人的丰富下,现在的节气文化内容已非常庞大。在分享会上,文珍讲到在创作《风日有清欢》时,她发现古人的生活趣味。立春日吃春饼,清明踏春宜寻访故人,丹桂飘香的秋分柿子风味最佳……她将这些也写入书中,希望向古人偷师,点缀自己的生活。
体察当代生活的新刻度
分享会设置了观众诵读环节,从立春节气开始。结尾处是文珍朗读了一首自己的诗《春分之后》。
阅读、生活、观察,跨时三年的记录,在春寒料峭的夜晚温情脉脉。
关于《风日有清欢》的创作,文珍分享道:创作起始于2019年初她应邀开设专栏。那年的记录,从立秋流转至大寒才暂告一段落。待再提笔接续专栏已是2021年,此时,生活已然巨变。在从立春到大暑的大半年里,又相继记录下了诸多新生与离别。“斗转星移,人随时序生长。老病生死有时,珍重欢喜亦有时。”
书里除了有与节气相关的诗词,还盛放了许多流水日常。处暑前后,帮出国游玩的好友照看年幼的孩子,幼童对保姆的依恋,让人只想停驻在当下;秋分前,与大学好友久别重逢;霜降,去京郊见皮村文学小组的成员;立冬忆起吃蟹二三事;大雪读木心,想起逝去的外婆……
借着古典诗词破题,文珍写下读书、远游、觅友、怀人,昨日之诗与今日之事互为观照,于四时风物留心日常情境。如此一来,古老节气成了体察当代生活的新刻度。
竭力留下不变的诗人和诗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以节气为轴的倒计时,自雨水流转至立春,一帧帧华夏大地上的壮丽剪影,附加上古诗词,让海内外观众惊叹于中国人的浪漫。如此来看,与节气的书籍还会有着不同角度的解读与书写。
学者余世存的《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出版时,恰逢二十四节气申非遗成功之时。2022年冬天,他又推出了一套专为孩子创作的中国“节气时间简史”——《余世存给孩子的时间之书》,书里采用了两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画面,父母和孩子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各种问题交流探讨。一问一答之间,生活小事之中,还充斥着小朋友自己的感悟、发现和奇思妙想。
《纸上寻幽》则是呈现中国画里的二十四节气之美,早春寻梅、兰亭修禊、汉宫春晓、槐荫消夏、鹊华秋色、寒江独钓……“我经常畅想古人在不同的时节在做什么”,读画也就成了与古人对话的方式。作者胡烟为此感慨:“展开画卷,一切都带有温度。那丝丝缕缕蔓延或冲撞而来的感动,令我如见故乡,如见故人。沉浸于时空中的我们,不过是在各个时代、各种身份角色之间折叠。他便是我,我便是你。他所经历的,也必然是我的,是你的。”
“关于节气的书已经那么多了,真的还差我这本《风日有清欢》吗?”文珍对记者表示,她时常会问自己。当然,她自是想明白了,“书里安放了若干如不写便可能早已失去的自己的时间,也藏了更多古往今来和我一样心惊于时移世易,想竭力留下一点什么的诗人和诗。”
记录斗转星移的一周天,藏在文字里,随时可以召唤。节气里的诗与人、岁月情感与生命体验,方可鲜活如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