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热点:顶流兔墩墩折射“文化+”消费更多可能


(资料图)

原标题:顶流兔墩墩折射“文化+”消费更多可能

崔文佳

以年为名的文化消费,增添了日常生活的滋味色彩,将人们赢取开门红、过好新一年的期待值拉满。而从宏观视野看,文化消费的持续走热,也在为城市经济的加速回暖提供动力。北京的文化资源禀赋与文化市场潜力都独一无二,以创新让文化更充分地融入城市肌理,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也将从中获得更深厚的精神力量。

头戴奥运五色盔,身穿五彩祥云甲,一双兔耳朝天竖,憨态可掬万人迷……辞旧迎新之际,北京冬奥期间红遍全球的冰墩墩华丽变装重回大众视野。原来,为了更好传承双奥文化,迎接癸卯兔年到来,中国奥委会与国际奥委会反复沟通,终于促成了奥林匹克历史知识产权在中国的“再利用”。“兔墩墩”也不负期待,一经亮相就展现“顶流体质”,吸引大批粉丝到店选购合影,有市民直言“这次提早下手,第一时间就收入囊中。”

京味十足又喜气洋洋的“兔墩墩”,激活了人们无与伦比的冬奥记忆,烘托出日渐浓郁的春节氛围。“一墩难求”的火热场面,也成为近期北京文化消费市场的缩影。随着首都疫情进入较低感染阶段以及“乙类乙管”的稳步落地,北京生产生活秩序快速回归。特别是借着两节的东风,文化消费市场的生机与信心进一步激发。兔元素风靡年货市场,从老字号的“兔兔饼”到融入非遗技艺的“兔纸”都让人爱不释手;龙庆峡点亮冰灯,长城庙会即将开幕,影院元旦档营业率已达90%,七部大片正摩拳擦掌瞄准了春节档……丰富多元的文化产品满足着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让广大市民找回了久违的酣畅感。

诚如文化学者所言:春节的文化仪式里有我们始终不渝的生活理想,把风俗习惯都讲究一番,年味自然就出来了。以年为名的文化消费,增添了日常生活的滋味色彩,将人们赢取开门红、过好新一年的期待值拉满。而从宏观视野看,文化消费的持续走热,也在为城市经济的加速回暖提供动力。数据显示,消费主导北京经济增长已逾十年,贡献率攀升至七成左右。受疫情影响,市民消费意愿受到一定程度抑制,但北京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文化消费在城市经济大盘子和家庭消费支出中占比很大,借着新年契机巧做文章,很可能“四两拨千斤”,为城市经济恢复进程再提速。

刺激文化消费,同样是顺应趋势、促进发展的必然之举。根据国际经验,经济越发达,消费的牵引作用就越大,当一国一地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就会开启大众化阶段;超过5000美元,文化消费就会进入快速增长期。以此审视,消费特别是文化消费,是北京经济发展的一大潜能。近些年,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趋势愈发明显,年轻一代特别是“Z世代”展现出强大文化自信,为“文化+”提供了更大空间与可能。比如,“文化+艺术”,诞生了爆款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文化+科技”,带来了“故宫《石渠宝笈》绘画数字科技展”;“文化+综艺”,孕育了实景游戏体验馆;“文化+服饰”,掀起了汉服国潮的流行风……文化是大文章,“文化+”有大能量,当下只是序篇,日后定将呈现更多精彩。

“文化+”为消费打开了更大想象空间,当然,“文化+”也不是一套就灵。一方面,这种创造注定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要深耕一方文化土壤,为创意实践汲取营养;另一方面,这种创造不是元素堆砌、僵硬嫁接,而要融通“次元壁”,将文化内涵与时代审美相结合,达到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相统一。就拿冰墩墩来说,形象源于“中国国宝”“外交明星”大熊猫,设计中融入了小红心、冰丝带等冬奥元素,并在赛时与运动员、志愿者深度互动,一套完整运营让其成了大IP。二创的“兔墩墩”,踩中了冬奥周年、农历兔年的节点,融入了兔爷、京剧等京味元素,既延续了吉祥物的生命,也实现了创造性的转化。事实证明,拉动文化消费关键要走心,参透文化内涵并赋予其更加现代化、年轻化的展示形式,才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北京是历史古都、大国首都,也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多元定位为这方热土汇聚了古都文化、京味文化、红色文化和创新文化。如此丰富的资源禀赋,既为市民文化消费提供了丰富的供给,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近些年,北京通过举办惠民文化消费季等方式,不断打造消费新场景。比如,在去年受到疫情严峻考验的情况下,北京依然累计举办文化消费活动27.84万场,带动消费金额近120亿元。如今疫情阴霾明显消散,更多的探索想象可以被付诸实现,抓住机遇增加优质产品与服务供给,把文化宝藏用足用好,将有效强化全国文化中心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