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高谈阔论|剪不断理还乱的剔书
【高谈阔论】
原标题:剪不断理还乱的剔书
刘建民
(资料图片)
时近岁末,哩哩啦啦前后历时大半年的蜗居装修总算结束了。
其实早就有装修的念头。只是因为单位要进行老旧小区改造,且动静比较大,上下水、暖气、外保温层、窗户等等都要更新,所以自己迟迟不敢有所动作。直到今年春夏之交,小区改造正式落实落地,住了20多年的蜗居方能借势装修,以省却不少麻烦。
现如今,装修说简单也真不复杂,找家价位适中,施工靠谱的公司,方案由设计师出,拣个看上去挺好的略加调整即可。
老屋装修本身虽说不复杂,但搬家却很麻烦。如果只有一套房,那就得先坐着房屋中介的电动自行车,去附近出租屋踅摸临时落脚点。户型朝向、家具有无、租金高低,少不了费心思,搭时间。
搬家时,最让人头疼的是书。几十年下来,客厅、卧室、阳台积攒了不少书。要一一打包,标上记号,少说装了有20个纸箱。这些书,有积尘不薄颜面暗淡的,有塑封完整光鲜如新的;有上面留下五颜六色笔道,曾一翻再翻的;有仿佛读过,但丝毫没有印象的,也还有似乎从未过手翻览的,哪怕是序与跋。
打包装箱时,曾想着淘汰些无用之书,可翻来覆去哪一本都割舍不得,瞧哪一本都有可取之处,值得将来翻一翻,品一品,增长见识,颐养心情。于是全部装箱,为此还额外付给搬家公司一份钱,理由无它,书太沉。
装修完毕,又额外增添费用把书搬回家。拆箱归置时,发现居室逼仄,实在不能为每本书找到合适的位置,于是发下狠心要淘汰一批。
其实,剔除一部分书的念头早前也曾浮现过。可总觉得自己多年积攒下的书,每一册都有价值和意义,每回扔之前都有无数的反驳理由涌上,诸如,书里面写的那么多内容自己都不晓得,等老了退休后一定细读,等闲下来一定会翻翻,于是淘汰书、扔书的念头土崩瓦解。
剔下来的头一批书,我用手机拍下其封面,传给了一位好读书,曾因藏书超万册而入选京城藏书状元的朋友,想着这批书也许在他那里发一回热。朋友回微信说:谢谢,那些书我都不要了。每年买了不少书,看得很少,好多新书连塑封都没打开。
也曾想借助网络,把书卖给有需要的人,可一想到下单、寄书也不轻松,还要注册成为经营者,于是网上卖书的想法虽然很美但也只是一个想法而已。
朋友的微信提醒了我,跟随我这么多年的书,有些我以前没有读,眼下不会读,将来更不可能读。莫言说过,读书,要看财力、时间和精力。即将进入退休生活的我会拥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与书相对“相看两不厌”吗?古人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能老当益壮,志在千卷否?想到这里,难免气短。
归置中,我把书分成了两类,自己掏钱买的书和作者朋友送的书。
送的书大部分有作者签名,署在惠存、教正、一哂等常用字眼的后面。这些书凝结着深浅不一的情谊,轻易不能舍弃。
那些与我断舍离的书,大多是我工作后买的。上大学时买的书几乎没有剔除一本,概因那时没收入,全靠父母支持、哥姐帮衬,买的书不多,又都是挑了又挑的精品。进入我剔除名单的书,只有一个标准:今后会读吗?真的会再捧起来吗?如果不是,那无论怎么权威无论什么专业,一律舍弃,否则既是对居室空间的浪费,也是对书本身的浪费与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