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态:别有洞天画眉山

原标题:别有洞天画眉山


【资料图】

李朝俊

北京市卫健委党校在香山后山,院前是奔腾的京密引水清渠,由西向东南流入颐和园,流进北京城区各水系;院内有座古树参天的石山,这座与香山遥遥相望的画眉山,正应了那句名传千古的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琉璃瓦的山门巍峨在上,石阶红墙依山延绵,古树山木或红墙前,或黄瓦后,或石阶旁,或古碑边。山上产黑质黛石,金代曾采石为宫女画眉,因而得名“画眉山”。

据《帝京景物略》记载:“黑龙潭在金山口北,依岗有龙王庙。碧殿丹垣,廊前为潭,土人云有黑龙潜中,故名黑龙潭。”有方志说:“龙潭围广十亩,水从石罅中去,终年不干,下溢田间,潺潺有声。”我在“御制画眉山龙王庙碑”读到:“都城之西一舍许有山,曰画眉山,龙泉寺之下有泉,从石罅间出,源源不竭,潴而为潭泓如也。自春从夏以及秋冬,四时不枯,若干旱雨澍以及涨溢,他山之泉亦或盈缩,而此泉自如。人尤异之,相传以为有龙居焉,号曰龙湫,又庙祠于傍(旁),亦曰龙王庙。”

一进龙王庙门,右侧黑龙潭,左侧为眉园。据说原有台阶108级,现有据可查是97级岩石之梯。登14级台阶至山门,山门一间面阔4.6米,进深有2.18米,单檐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

从甬道登上14级石阶,山门高悬“敕建黑龙王庙”。说明牌是这样说的:“黑龙潭及龙王庙,明清两朝皇帝祈雨的地方。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万历十四年(1586年)、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均有重修。清乾隆三年(1738年)封龙王神为昭灵沛泽龙王之神。由黑龙潭及潭外回廊和潭西龙王庙等多种建筑与石碑组成。龙王庙坐西朝东,依山而建。庙内现存明、清及民国重修碑、御制碑等多块。1984年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黑龙潭及龙王庙,作为大运河北京段的一部分,归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名录中。

庙依山而筑,分为三阶,层层上升,四座碑亭,两两一组,东西对称。人登石梯喘息急促,正好遇见碑亭碑文,近前辨别去读,不知不觉气息复常,汗除心静,腿脚轻松,有文在心,有情在心,有力在心,出脚迈步,再上高石阶,再探新风景。

我记得12级阶右侧,有株古楸树,环抱之粗,数丈之高。左侧有两株树,一株靠前庙墙三米距离,黑皮绿叶,枝头结满青色黄色的柿子,18块黄、灰、黑、青岩石围在根部,筑起一尺来高的台地,若蒲团围在树四周。一株紧贴石阶左护梯墙,比楸树高出丈余,叶若刺槐树。开裂的黑皮树身长出刺猬之尖,只是刺尖色彩泛黑泛灰,尖上生尖,刺上长刺。若不是树干一帆绿果,我还真一时认不出此树来。这果像梅豆,比梅豆大,青色中融暗紫,垂挂树枝上,随风慢摇。看到一果,看到两果,看到许多果。尖尖刺和青青果,黑黑干配绿绿叶,这不就是老家后山上的皂角树么?

登上17级阶往下看,皂角树黑粗干两丈之上,三支粗枝变六支,六支树枝变无数支,枝枝条条,条条枝技,像极了龙王的龙爪,腾云驾雾在画眉山上。

三组级阶最后一段,此处有座高耸入云的牌楼,两株柿子树在后,如两位绿袍将军,威武地护卫在33级阶之前。这是进龙王庙的必经之路。

立足石地,平心回望,远山近水,错落有致,树木葱茏,繁花似锦。

穿过一左一右两通御碑亭,登上7级青石台阶,跨过高高的红漆门槛,香炉生紫烟,将龙王殿升腾在山之上云之中。大殿龙庭,兰草雕梁,红漆楼柱,仙鹤坐顶,黑龙端坐。两侧站立雷公、电母、风伯、雨神、千里眼、顺风耳,六神听差,耳闻眼观,聚精会神。

龙王之地,黄瓦之上,草长花开,小树阔叶,得风得雨,茂盛生长。有一青叶藤丛生琉璃瓦脊,结满上粗下尖、纺锤形的果实,果青中泛浅白之色,有人说像缩小的苦瓜,有人说叫羊奶果。还有人说是白环藤,这藤若梅豆秧丝,叶若玉兰叶片,在黄瓦上迎风向阳生长。树上蝉鸣,路上车鸣,山上鸟鸣,坐青石上,挥笔记之:青瓦黑瓦,四角黑龙,庙宇龙宫,海淀之地,浮水之滨。这皇家龙王庙殿,历史悠久,布局考究,庙潭行宫,彼此统一,单独成景,建筑艺术,历史遗构……

画眉山南麓有处“救死扶伤纪念坛”,这是2003年北京抗击“非典”英烈的纪念地。“临危受命,不辱使命”“岗位就是战场”“人民利益是至高利益”“迎难而上,敢于胜利”……或隐或现在坛墙上。醒目的九块青铜方碑上是英烈塑像,李晓红、李进惠、段力军、王建华、杨涛、丁秀兰、王晶、李彩尧、张林国,微笑地望着参观的人们,望着对面的巍巍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