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热闻】触摸中德友谊“永恒的温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标题:路德维希夫妇捐赠作品走进清华(引题) 

触摸中德友谊“永恒的温度”(主题)

许茂楠

一件作品不仅能产生艺术与社会效应,同时也能加深两国之间的友谊。在中德建交50周年之际,由中国美术馆、清华大学、德国驻华大使馆联合主办的“永恒的温度——中国美术馆藏路德维希夫妇捐赠作品选展”日前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

此次展览属于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展出中国美术馆藏路德维希夫妇捐赠作品61件(套),分为“消费文化”“建构社会”“拓展语言”“构成边界”“记叙生活”和“继承传统”6部分,立体呈现了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欧洲、美洲的艺术面貌。

彼得·路德维希教授和夫人艾琳·路德维希教授一生致力于艺术品的收藏与研究,被称为“终生献给艺术的人”。作为收藏家,路德维希夫妇通过艺术探索世界、认识自己。他们的收藏在某种程度上构筑了一个时代艺术的全景。

“藏”,体现的是他们高远的目光;“捐”,则展示了他们博大的胸襟。多年来,夫妇两人搜集人类文明的艺术结晶,秉持开放共享的态度,通过捐赠或借展的方式让他们的收藏为世界共享。1996年,路德维希夫妇从其收藏中精选出包括巴勃罗·毕加索、安迪·沃霍尔、格哈德·里希特、大卫·霍克尼等艺术大师的89件(套)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为纪念与感恩这两位中国人民的朋友、美的使者,中国美术馆自接受捐赠以来,不断“活化”这批作品,每年都以这批藏品为基础,通过展览、研究、公共教育等方式,最大限度发挥这些艺术经典的价值。

2020年12月,中国美术馆与清华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开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馆校合作新篇章。此次路德维希夫妇捐赠作品走进清华校园,也是双方通过藏品研究构建学术共同体、深化公共文化服务的有力举措。展览以“美育”为切入点,以作品和文献相结合的方式还原了一个时代的切片,并在此基础上向广大观众阐释这些作品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2016年,中国美术馆首次举办以“永恒的温度”为主题的特展,以纪念捐赠者的大爱。作为捐赠的受益者,中国美术馆再次以“永恒的温度”为题,希望通过展览,让这批作品的情感温度和中德友谊的温度不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