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今热点:86.6%受访青年感到可选择的文化活动变多了

原标题:更丰富、更便捷、更对味儿(引题) 

86.6%受访青年感到可选择的文化活动变多了(主题)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品芝 实习生 朱锐 


(资料图)

近十年来,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人们可选择的文化活动越来越多。看电影、逛书店、观演出、游博物馆、听音乐会……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各个文化场馆人头攒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把人们的休闲时间填得满满当当。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2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6%的受访青年觉得近年来可选择的文化活动变多了。大家觉得文化服务和产品更丰富(65.4%)、更便捷(48.6%)、更“对味儿”(45.9%)了。

86.6%受访青年觉得可选择的文化活动变多了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传统节日也有了新过法。直播间里体验端午习俗,云端制作花灯过元宵节,赏月读诗过中秋,视频拜年迎除夕。”北京某高校英语专业学生高晨曦说,近十年来,我们不断借助晚会、动漫、脱口秀等新形式,深挖了传统文化内涵,增强了文化体验,让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大众生活中。

调查显示,86.6%的受访青年觉得近年来可选择的文化活动变多了。

具体而言,大家觉得文化服务和产品更丰富(65.4%)、更便捷(48.6%)、更“对味儿”(45.9%)了。其他还有:更有品质(45.7%)、更有创意(43.7%)、守正创新(43.7%)。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系主任郭嘉介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优”的不同发展阶段,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首先,公共文化服务规模不断扩大,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体也如雨后春笋般壮大起来,其中,公益性组织数量不断增多,涉及绘画、书法、文物保护、非遗传承保护等10多个门类。其次,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模式日趋多元化,探索出了诸如政府购买、社会力量独立兴办、设立基金会等多元化的参与模式。第三,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示范性项目不断涌现,各种新业态发展令人瞩目,吸引了很多年轻人。

62.5%受访青年期待文艺作品更接地气,反映青年现实生活

对于获得更好的文化体验,62.5%的受访青年期待文艺作品更接地气,反映青年现实生活,54.6%的受访青年期待文旅融合熔铸出更多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风景,54.2%的受访青年期待建立科学文艺评价体系,涌现更多文艺精品,49.2%的受访青年期待科技助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具时代感染力。

郭嘉说,首先,公共文化服务可以整合分散的文化资源,协调文艺团体、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使其与区域内公共文化设施形成高效合作模式。相关运营团队还可以吸纳其他文艺个体、高校大学生等来增强团队的丰富性和创造力,打造更为专业的运营团队,打造特色化、品牌化、格调化的公共文化空间,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多元化、高质量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次,与时俱进,创新传播渠道和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社群、短视频等传播手段,并运用VR、AR等技术,使得青年群体获得更好的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