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推荐:北京东城鼓楼展陈“时间的故事”8月26日起试运营

原标题:北京东城鼓楼展陈“时间的故事”8月26日起试运营


(相关资料图)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李滢

鼓楼展陈“时间的故事”8月26日起正式投入试运营,展陈将以新型的沉浸式数字展和丰富的交互体验将与观众见面,生动展示中轴线沿线古建筑的魅力,推动周边街区的综合整治和有机更新,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模式。

严谨考证最小干预 鼓楼一层恢复券洞历史原貌

北京钟鼓楼(鼓楼、钟楼)始建于元代,是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作为一组高大巍峨的“时间建筑”,钟鼓楼前后纵置、互相衬托着矗立于北京中轴线的北端——既是扼守“紫禁后护”的重要城市地标,也是“号令全城”的首都报时中心,并始终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2019年11月,为了更好地推进中轴线申遗工作,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和东城区政府的共同指导和推动下,启动了北京鼓楼保护展示工程。2021年8月,展示工程正式开工,目前已进入运行阶段。

鼓楼展示工程始终坚持高位推动、专家护航,由梁思成先生关门弟子、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清华大学郭黛姮教授亲自领衔,将古老建筑与数字创意相结合,以全新的方式展现出北京中轴线的庄严与浪漫。钟鼓楼所承载的中国人的宇宙观和时空观,让古老的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

经过专家的严谨考证,展示工程恢复了鼓楼一层壮观的券洞历史原貌。值得一提的是,展示工程设计全面贯彻和体现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和价值诠释准则——最小干预,可识别、可逆化,充分保留历史沧桑感和可识别性,新置入的展墙、展项形式简洁,与古老建筑新旧融合,整个展项采用装配式自平衡结构,通过巧妙的形体设计结构计算、以及可调橡胶脚等多项专利技术,没有向文物建筑本体打入任何一个钉子,完全可逆化。

特色主题多元表达 多维讲述“时间的故事”

布置一新的展览共1260平方米,展线长度约600米。一层数字沉浸展面积约为660平方米,利用7个券洞布设,名为“时间的故事”;二层为“中国古代计时仪器展”,面积约600平方米,展品包括25面报时更鼓、铜刻漏、碑漏、时辰香、日晷等中国古代计时仪器。

位于一层的“时间的故事”数字沉浸展包含“序厅”“北京时间”“时间建筑”“中国时间”“我的时间”“发现中轴线”等6个主题展厅和中心券洞沉浸展厅,其中,“序厅”详细介绍了钟鼓楼的特点,同时突出其作为北京中轴线最北端的重要作用,以及中轴线申遗中的重要地位;“北京时间”展厅钟鼓楼作为司时中心,以“暮鼓晨钟”报送标准北京时间的工作流程;“时间建筑”展厅重点展示了钟鼓楼的建筑特色,其中1986年钟楼修缮时取出的钟楼“镇物”也将在此展出;“中国时间”展厅以鼓楼使用过的计时器具为载体,展示了中国传统计时方法以及其中蕴含的智慧。“我的时间”展厅介绍了钟鼓楼周边地区的民俗与商贸,展示了钟鼓楼与周边民众的紧密联系,通过文字、图像、声像等多个角度,多种维度帮助观众了解和分享自己与钟鼓楼之间的联系和故事。

“发现中轴线”作为一层最后的一个展厅,展示了北京中轴线各遗产点位在中轴线的位置分布,让观众可以更加直观而整体地认识中轴线。

沉浸体验虚实结合 阐释钟鼓楼与中轴线魅力

展厅内遮光帘升起、灯光转暗、提示音响起,观众可以循着钟鼓之声,在充满仪式感的720°全沉浸空间内自由漫步,体验四重数字光影艺术下鼓楼的时空变幻,了解钟鼓楼的建筑历史和特色、计时报时运行机制,回溯它和北京中轴线的时光流逝和保护传承故事,感受历史与我们的温暖共生……

在鼓楼纵横交错的中心券洞内上演的沉浸光影秀《共鸣》,利用投影畸变矫正技术和空间定点声场,将音乐、鼓声和缤纷的影像与宏伟的建筑空间相结合,更好的凸显了鼓楼的建筑结构之美和暮鼓晨钟的辉煌壮丽,重新挖掘出遗产古迹全新的一面。

当影片播放结束,展厅内遮光帘降下,观众回到现实。中心券洞中的老照片墙,展示了钟鼓楼历史风貌、市井民俗。钟鼓楼作为中轴线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观众将在此一睹中轴线的历史变迁以及当今风采。

沉浸体验、虚实结合,是鼓楼展示工程的另一大特色。“时间的故事”展览共展出10件藏品,48件辅助展品和装置,6个数字影片和12个交互体验展项,融知识性、科技性、互动性为一体,全面阐释钟鼓楼和中轴线的无限魅力——

观众可以在悬浮于空中的“报时更鼓”和“永乐大钟”前,体验虚拟击鼓、撞钟,并理解“暮鼓晨钟,鼓为号令,钟为传声”的内在联系;可以在“四九城里听钟声”展项前,选择收听乾隆京城图中不同位置的钟声大小,感受当年“钟声十里,莫不耸听”的盛况;可以在触摸屏上揭开日晷、铜刻漏、碑漏、时辰香的计时原理和精巧构造,读懂箭尺、12时辰和24节气;还可以自主查看300余张钟鼓楼不同时期的老照片,或选播曾经回响在“鼓楼前”的多种老北京叫卖声;“北京中轴线”VR体验装置则可以帮助攀爬困难的观众体验登临鼓楼二层、自由漫游二层展厅并远眺中轴线。

交互体验吸引观众 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模式

来钟鼓楼参观,除了欣赏古建筑和展览,还可以做什么?在一层展厅内,一处自助售卖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据介绍,这是展示工程专门为观众准备的一份惊喜——以钟鼓楼为主题的全新文创产品“拼图盖章卡”。一套精美手绘卡片搭配9枚独创印章、3种创意玩法,等待观众现场打卡收集。

“拼图盖章卡”内含9张盖章专用卡片,背面的空白区域等待观众用印章填满;卡片正面可以拼成一张手绘海报——雍容华贵的鼓楼、清新秀雅的钟楼、古色古香的围墙、憨态可掬的小猫逐一呈现在观众面前;每套卡片还内附赠了一个九宫格收纳袋,用于收藏、展示拼图和印章;参照包装背面的指引进行操作,观众还可以“解锁”隐藏玩法,体验下载创意手抄报等新奇互动。

北京市钟鼓楼文物保管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钟鼓楼曾为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是中国古代城市钟鼓楼的建筑典范,是全国现存钟鼓楼中保存最为完好、体量最大、报时器具最具规模的一组古代建筑,以其显赫的地理位置、悠久的计时历史、传统的报时方法、定鼎地位的钟鼓在全国钟鼓楼中独树一帜。此次推出的展示工程集沉浸式数字展和丰富的交互体验于一体,将受到各界群众、尤其年轻一代的欢迎,有助于推动周边街区的综合整治和有机更新,实现北京中轴线申遗展示体系“一核两端”(北端)的重要职能,探索文物活化利用的新模式。

据了解,鼓楼展陈“时间的故事”于8月26日起试运营,旺季(4月26日至10月25日)开放时间为9:30至17:30、淡季(10月26日至次年4月25日)开放时间为9:30至16:30,观众可通过“北京钟鼓楼”微信公众号预约及购票。

关键词: 暮鼓晨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