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观点:《外太空的莫扎特》: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资料图片)
《外太空的莫扎特》: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曾念群
说陈思诚的《外太空的莫扎特》之前,不妨先扫描扫描中国喜剧近三十年的脉络。在徐峥的《泰囧》意外刷新票房史前,喜剧片一度是“南周北冯”的局面。北边冯小刚的京味喜剧一枝独秀,南边以周星驰为代表的无厘头喜剧横扫千军。冯氏喜剧不见得如何高级,却因为个人标签不好效法,而以周星驰为代表的港式无厘头则早已遍地开花,尤其千禧年后的内地喜剧,基本都是跟在港式无厘头后抄作业,所谓山寨恶搞片就是这么来的。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2012年《泰囧》以12.67亿问鼎票冠,市场终于幡悟:类型喜剧才是王道。国产喜剧于是冲破“南周北冯”的藩篱,百花齐放地站到了中国影市的C位上。
遗憾的是,国产类型喜剧多年的努力,一朝又在陈思诚的《外太空的莫扎特》中回到山寨恶搞的洪荒时代。影片望子成龙加卡通外星人的组合,满满都是周星驰《长江七号》的即视感,加上各种老掉牙的恶趣味喜剧元素,全片更像是《长江七号》的降维打击。两片甚至能具体到父子与父女、布绒外星娃和布绒外星狗的对位。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这场荣梓杉与徐娇、黄渤与周星驰以及外星玩具之间的喜剧功力较量中,《外太空的莫扎特》一一败下阵来,最后只剩下一地破碎的塑料感。
想当初陈思诚凭借类型喜剧《唐人街探案》异军突起,成为与徐峥、宁浩等分庭抗礼的喜剧中生代。然而随着第二部、第三部以及网剧产品的铺开,分水岭出现了,徐峥和宁浩不论创作成败都还在创作维度上躬耕,而陈思诚似乎更注重商业帝国的搭建,以至于忘了初心。《唐人街探案》第一部成功之道是推理探案的内驱加喜剧的糖衣,第二部和第三部反过来越发依赖恶俗恶搞以及春节喜庆的外挂,离扎实的推理内核渐行渐远。如今到了《外太空的莫扎特》,则彻底迷失在了类型喜剧与山寨无厘头的迷雾森林。
无厘头的特点是夸张、反逻辑、驴唇不对马嘴,没有道理可讲但创意和演绎又让人眼前一亮,类型喜剧则多在日常逻辑的轨道上借巧合和错位创造喜感。也许你要反驳说《外太空的莫扎特》并没有那么多无厘头,没错,《外太空的莫扎特》的无厘头成分并不比《唐人街探案》系列多,但它的情节和场景设计,却多有山寨恶搞的即视感。比如学校里形同集市的社团招募会上的追星场景,出现各种无厘头发明;比如整蛊学长假发的那场戏,古老的恶趣味竟然用在一个孩子身上;比如那场依靠外挂制胜的足球赛,每一球的轨迹都是反逻辑的。更糟糕的是,演员的喜感诠释又都不太无厘头,就像是拖拉机的发动机安在了轿车上,哪哪都不得劲。
《长江七号》在周星驰作品里口碑一般,算是一次冒险的求变尝试,他难得在无厘头的语境下略带正经地诠释了一段父女情感,相比周星驰以往作品,无厘头成分是节制的。正是片中的父女情感,形成了一条与部分观众共情的纽带,进而让影片在商业及其衍生产品上均获成功。对比《外太空的莫扎特》里的黄渤和荣梓杉演绎的父子情,则完全没有说服力。如果黄渤仅化身为万般功利、一心要逼子成龙的霸权父亲也就罢了,编剧兼导演的陈思诚偏偏要给这位父亲一个前摇滚歌手的身份,然而我们从黄渤演绎的任大望身上看不出任何摇滚人的基因残留,从他成天碎碎念的台词和形象定位,似乎更适合洒狗血的家庭伦理剧和大妈级演员的演绎。加上荣梓杉被导演强制调度的各种难以自洽的机械表演,让这对父子对人物的演绎各自流于表面,完全没有情感纽带可言,结果成了一对没有父子感的父子。有人说把任小天的年层定位从中学生下调到小学生就好多了,其实换汤不换药,都是迎头撞上《长江七号》周小狄的车祸现场。
从片尾姚晨部分的彩蛋看,《外太空的莫扎特》有拍续集的规划,呜呼哀哉,最好到此为止。尤其以姚晨为反派的这条线,小学生编故事都不至于如此低幼,已经让姚晨尬出她演艺生涯的天际线了,别指望续集能够翻盘。经此一战,陈思诚累积多年的创作力口碑,一夜回到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