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荐书︱《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源自一次珍贵而严谨的“田野调查”
(相关资料图)
荐书︱《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源自一次珍贵而严谨的“田野调查”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欧阳
2005年,中国画家高翔和法国记者旅克·理查德从上海出发,逆长江走往青海源头。沿途采取步行、坐船、租车、乘班车, 搭拖拉机和任何可以借用的当地交通工具, 以最大的可能选择贴近这条流经最广袤地域的河流的路径。
“长江由西向东横贯中国中部,经过了最广袤的地域,我想它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是这个时代和国家变化的敏感反应与缩影。”高翔在后记中写道,“在21 世纪初的几年间,正是中国社会又一次激烈变革的时刻,对它进行一次记录性与艺术性并存的考察,具有不可重复的意义!虽然我与旅克行走长江并不是计划已久的事情,但是偶然的机遇促成我们去做这一次冒险,它是我们人生难得的经历与幸运。”
两位作者行走在路上,一路分别用绘画和文字两种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录发生巨变的长江及沿岸的地理、人文和生态。这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游记或风景写生,而是关于长江的一次珍贵而严谨的“田野调查”——两位作者带着对生态的关爱和赞美,对长江大胆地进行了一场特殊的艺术性和记录性并存的考察。
法国人旅克·理查德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用文字描述了沿途看到的一切——直接、真实,没有丝毫的修饰——长江中、下游(旅克·理查德著);艺术家高翔则怀着一个中国人对本土山河的厚重情感,用色粉笔速写了进入他眼中的风景,同时日记旅途的每一瞬间——长江中、上游+长江上游(高翔著)。
距离两位作者2005年开始的沿江行走已过去15年,随着长江三峡库区蓄水完成,高翔和旅克目睹的古城镇已经永没江底。难得的是当年他们描绘长江的文字和画面,随着时间的流逝却愈益珍贵。这条流经无限广袤地域并发生巨变的河流,沿岸的景致,每一刻都在发生变化的人与事,无不是勾起我们无限丰富的联想和记忆……长江何以如此迷人?尽在《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
本书近期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选编了156幅色粉画和两位作者的47篇旅行笔记。在当下阅读高翔和旅克的长江行走考察,满足视觉的同时亦带给读者关于个体生存状态的深深思考。就如著名诗人于坚所评价的,“高翔画劳动者、流浪者、信徒、拖拉机、酥油、寺院、菩萨、公路上的儿童、牛、蘑菇、通向不明之地的道路、故乡……朴素,真诚,赞美也忧心忡忡。”
著名艺术家大卫·霍克尼曾说:绘画比摄影更真实,因为“绘画里拥有时间的流动感,而这个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生活不就如此”。发生在长江的故事,昭示今天的我们未来究竟何去何从?观看、欣赏、阅读高翔和旅克·理查德的长江行走笔记,可以启发每一个读者思考:一条江河的前世今生?幸福是什么?何谓美好生活?